在研究雙金屬復合錘頭錘片的耐磨時,雖然經滲碳后再共滲工藝可提高工件的耐磨性,但對本試驗來說,由于錘片的斷裂,造成未發揮出錘片應有的潛力。出現錘片斷裂的原因:
一是保溫時間長(氣體滲碳和共滲各為4h),帶來基體組織過熱傾向明顯,晶粒粗大;
二是共滲硼化物層+滲碳層較厚、心部強韌性較高的板條狀回火馬氏體層變薄,使錘片整體強韌性不足。
分析斷口表明,在錘片橫截面上,耐磨錘頭有的硬化層所占面積甚至超過基體。因此認為,對于較薄錘片不宜采用滲碳后再共滲工藝。至于在較厚錘片上的應用,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。
與直接共滲工藝相比,滲碳后再共滲的工藝成本較高,其差值是滲碳工藝成本??紤]到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、氣體滲碳的裝爐量、廉價的滲碳劑等因素,滲碳后再共滲錘片的總成本大約是共滲錘片的1.6~1.7倍,而前者的使用壽命并不高。共滲錘片和滲硼錘片的工藝成本大致相同,因為兩者差別只在于滲劑不同,而兩種滲劑的主要差別在于共滲劑中有比例的尿素,但共滲錘片的使用壽命明顯高于滲硼錘片。因此,使用共滲錘片的經濟效益是顯著的。